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遊民牧師─Eric Johns

一切由15年前開始說起,也就是1999年的11月,艾瑞克‧瓊斯牧師創立「內城傳道會」(註:inner city 指市中心區域,特別是那些受困於社會與經濟問題的地方),這是特別著重於水牛城(Buffalo)的飢餓與遊民問題的事工,同時也為貧困者尋求管道獲得救濟。他選擇離開自己的家並耗費七天七夜與當地遊民一同生活,無論是在各式的遮蔽物,還是在不同的公共場所,他也限制自己只能在「施食處」取食(註:soup kitchen 是社會救濟單位,專門提供免費食物給遊民及貧困者),正如那些他所盡力幫助的人所做的。不過這事工正面臨具諷刺意味的轉折,致力於幫助貧困與極度貧窮的西紐約居民的傳道會,看似也得面臨無家可歸的命運。

艾瑞克‧瓊斯牧師(右)與凱斯‧考雷在當地「施食處」吃飯。考雷以前也是遊民,他現在每年都會加入艾瑞克的「遊民外宿」。
耶穌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42

分享這長達一週的餐風露宿之旅,總是在提高大眾關注上相當有效,並且也能帶來許多必要的援助給那些掙扎求生的人。而聖誕節正是分享的時機,此時,許多人的心門向弱勢者開放。艾瑞克牧師希望這一切不會改變。(註:作者的意思可能是牧師希望事工不要因為根據地可能消失而受影響)
艾瑞克牧師(前左)每年都會在自己的駐地實地體驗西紐約遊民的生活,如今邁入第15年。
由於上主的祝福與牧師的推動,在2013年,「愛之箱」事工已發放聖誕禮物給三千個以上的家庭及五千個以上的孩童。每年,艾瑞克與同為牧師的妻子蜜雪兒也自行投入「愛之箱」活動,為確保活動不會讓那些他們致力服侍的人失望。然而在今年,「愛之箱」活動與致力於幫助我們當中的赤貧者的使命,卻如同服侍的對象,陷入無家可歸的重大危機中。

數年來,艾瑞克牧師在位於水牛城鬧區、珍珠街(Pearl Street)的「水牛城基督徒中心」進行他的服侍,並在位於塞尼加街(Seneca Street)的「商務艙儲拉爾金中心」儲存貨物與生活用品,這些物資用於愛之箱活動與牧師的「一週遊民守夜」(weeklong homeless vigil)。「你們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轉回保障。 我今日說明,我必加倍賜福給你們。 」(撒加利亞書9:12)但是在今年,計畫表必須更動,艾瑞克牧師發現傳道會與事工也許會無處容身,他需要盼望。

艾瑞克牧師和他的水牛城夢想中心志工。
水牛城基督徒中心已經解散,如今成為某個基金會,它將繼續支持內城區的事工,但艾瑞克卻無法參與。拉爾金中心的倉庫已決定將空間租給付費承租者(paying tenant),在過去,空間是奉獻給教會無償使用。雖然水牛城基督徒中心及倉庫的新任所有人同意艾瑞克可以使用到年底,但傳道會必須在新年後找到新家。「我已當牧師二十年,這是我所面對過的處境中最嚴峻的。」艾瑞克說「年底即將到來,我不確定將發生什麼事。我們正為存續而奮戰。」

去年,艾瑞克提到他將交棒給下個世代的承擔者。由於艾瑞克的工作受挫之故,主要事工與責任無法由教會本身支持。這事工改由艾瑞克的妻子─蜜雪兒‧瓊斯牧師,及教會中的委身女子所推動,當中包含牧師的三個女兒─維多利亞(20歲)、艾蜜莉(18歲)、米凱拉(15歲)。為了支持這事工,她們走入街頭並在女子庇護所過夜,為了承擔改善窮人困境的挑戰。

蜜雪兒‧瓊斯牧師(前左二)和她的三個女兒(後)於今年加入團隊。
他的教會中也有其他年輕人準備承擔挑戰。現年25歲的多買‧喬丹已於9歲加入艾瑞克的事工;20歲的戴茲蒙‧麥克林登自5歲起就加入艾瑞克的「守夜」事工,他也是「預防計畫」的創立者,該計畫的目的是防止家庭破碎;21歲的卡西利爾‧威爾森在12歲開始與艾瑞克做工,他了解牧師所作之工的迫切需求,並委身於持續與支持能夠驅動事工的服侍。

筆者能夠證實艾瑞克牧師的事工在幫助窮人上,所造成的正面與有力的影響,因為我曾在二千年代晚期(註:二千年代指2000/1/1─2009/12/31),很榮幸地與他在街上做工。而當我擔任水牛城基督徒中心的董事時,我也與他同工,並親眼看見他那日以繼夜又超乎尋常的委身─盡他所能幫助貧困者、遊民、為日常所需操勞的難民。現在,他的事工處於重大危機並需要援助。拜託!若可行,伸出你的援手。一點小禮物也能對事工提供莫大幫助!
======================================================
● 本文譯自:Pastor Eric Johns Completes Annual Homeless Week on Behalf of WNY's Poor
● 參考 :On the streets, champion of the homeless faces uncertain future
● 水牛城夢想中心:buffalo dream center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中村久子─失去四肢的女子

中村久子在4歲時因嚴重凍傷而失去四肢。從那時起,她毫無選擇,只能默默地承擔各種苦難:日夜折磨她14年的劇烈疼痛、超乎想像的身體障礙、非常嚴重的社會歧視。

這無助的小女孩成為能夠用筷子吃飯、書寫、並靠自己縫製和服的堅強女性。然後,她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感謝上蒼奪走我的四肢。因為透過生命的苦痛,我學到也了解到什麼是生命。苦痛其實是上蒼的祝福,身體的缺陷拯救了我。」久子說「生命中沒有絕對的困境。生活確實艱難,但生命沒有絕路。」

在上臂綁繃帶作為工具的中村久子。

童年

在1897年11月25日,中村久子生於日本岐阜縣高山市,她的家是以製造塌塌米維生的貧窮家庭。她是榮太郎與綾的第一個孩子。在久子3歲時,她的手腳凍傷,不久惡化成「特發性壞疽」,從此開啟對抗這病痛的14年生涯。她的手腳歷經數次手術,仍然無法挽回,在4歲被迫截肢。在當時並沒有麻醉藥,手術的疼痛遠超過孩童所能承受,但久子奇蹟地存活下來。冬天對她來說是最糟糕的季節,因為高山市的氣候非常寒冷,以至於截肢位置的皮膚會裂開,骨頭清晰可見。

榮太郎努力工作以支付久子的醫藥費,但卻在她10歲時死於過勞與焦慮。某天,久子被惡作劇的小孩嘲笑,說她是狗,因為她不用手吃飯。「她是貓狗啊!因為不用手吃飯。」這些人戲謔地說。久子下定決心使用僅存的上臂吃飯,並對自己說:「我不是貓狗,我是人!我要用雙手吃飯!」

久子付出很大的努力,終於能利用綁在上臂的繃帶,使用筷子吃飯。她將筷子插入右臂的繃帶,同時用左臂扶住碗,久子花了一年的時間練習這個技巧。看到這個過程的綾決定訓練久子,讓她成為可以獨立的人,從那時起,綾變成非常嚴苛的母親。感謝母親的用心!久子發明許多新技巧來應付日常生活。不過她還是有無法處理的事,一個是綁繫在背後的腰帶,那是用來固定和服的日式腰帶,另一個是無法自行梳理日式髮髻。

久子的母親:綾

獨立

1916年,久子20歲,她加入表演團,因此離開家鄉高山市前往名古屋。表演中的她被稱為「達摩女」,因為久子就像沒有雙臂的日式玩偶達摩一樣,表演內容包含縫紉、編織、繡花、書法...等等。她在表演團待了23年,在當中久子也試著自己烹飪、清理房間、刷洗。在這段賣藝謀生的日子,悲痛並沒有消失。弟弟、祖母、母親、丈夫相繼離世,親人的離別打擊著她,再加上孩子的誕生與照顧、不愉快的再婚生活、嚴重的肺結核、手術...等等。

年輕時的久子

在名古屋時,久子成為書法大師六步沖(Roppo Oki)的學生。六步先生教導她說:「人絕不能忘記改善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無論他要採取什麼方式。輕視自己是罪大惡極之事!人應該驕傲地活著,就像淤泥中的美麗蓮花。」


覺醒

1937年4月17日,久子41歲,在東京日比谷與海倫凱勒見面。她送給海倫自製的日式娃娃,那是久子用嘴縫製的。在那場會面中,海倫對她說:「妳比我更不幸,但比我偉大!」久子回憶說:「海倫走向我,並親吻我的臉頰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她用手輕觸我的肩,順著手臂往下摸,當碰到我的細小手臂時,她的表情變了。海倫又將手往我的身體下方探索,她發現我的腳是義肢。她開始擁抱我,又親吻我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流下眼淚。我也哭了,頭就倚靠在她的左肩上。」

久子了解到「真誠的心」能夠超越國界,她不久就開始追尋何謂真誠的心。最後,她藉由名為「嘆異抄」(Tannisho)的佛書成為佛教徒。在久子的人生中,她努力成為美麗的蓮花,並沒有想到淤泥能滋養她的生命。然而,她後來了解到淤泥是成就蓮花所必須,換句話說,她的身體的苦痛其實是上蒼的祝福,因為這帶領久子達成佛陀之心及靈魂覺醒。


中村久子享年72歲,她在超乎尋常的苦痛下,度過讓人難以想像的人生。藉由了解她的動盪及感人的生活,能激勵我們思考何為喜悅生活的真正含意。久子說:「苦痛是我的導師。就是這無助的身體成就現在的我,而且我感覺我被拯救,靈魂也有所提升。上蒼給我生命,我要心懷感激地活著。」
=================================================
譯自:Ms.Hisako Nakamura Commemorative Association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愛達荷州准許同性婚姻

美國最高法院在週五拒絕州政府的暫緩實施請求後,同性婚姻在愛達荷州已合法。

以前的愛達荷州男女同性戀者不被允許合法結婚,但這個決定使得愛達荷成為第27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州。在週二,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發現愛達荷州及鄰近的內華達州的同性婚姻禁令違憲後,便發布高等法院的「兩句命令」(two-sentence order)。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威廉斯學院的研究,內華達州約有七千對以上的同性情侶。威廉斯學院是智庫,負責執行性傾向、性別認同及公共政策的研究。

愛達荷官員要求高等法院在緊急狀況的基礎上介入,並阻擋下級法院命令的執行。但週五的命令駁回州政府的法律阻擋,給婚姻平等的支持者另一場勝利。

「我不同意法院的結論,它否定愛達荷人在2006年的表決、違背大多數愛達荷人的價值觀,並侵蝕基本狀態(fundamental states)的權利。」州長歐特爾說「愛達荷州應該有禮貌地行進,並以條理的方式遵守即將到來的第九巡迴法庭的命令。」
萊拉‧拉姆賽(左)與相處八年的伴侶珍‧羅曼(右)正跟七個月大的兒子玩耍。在麻州准許同性婚姻後,她們於2004年結婚。麻州是第一個允許同性婚姻的州。

北卡羅萊納州的聯邦法官在週五判決同性婚姻可在當地實施,該州官員也在週五稍早宣布他們將對抗這類命令。假如判決最後成立,北卡的案例將對同性婚姻能在美國的大多數地區合法化上,注入更進一步的法律與政治推力。

在週一,最高法院拒絕介入「關於五州人民所表決的同性婚姻禁令」的法律挑戰,這五州包含維吉尼亞、猶他、奧克拉荷馬、印第安納、威斯康辛。那表示這三個因違憲而推翻同性婚姻禁令的上訴法院判決將在那些州很快生效,而這也將發生在其他六州的州法院所管轄之地,這六州是西維吉尼亞、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坎薩斯、科羅拉多、懷俄明。

在週三,坎薩斯州的詹森郡的法官亦命令應發行同性婚姻許可。根據坎薩斯州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所述,自從在週五時,第一對也是唯一的一對同性伴侶在詹森郡成功取得結婚許可並完婚後,該州官員就企圖阻擋結婚許可的發行。該組織在週五對道格拉斯郡及塞奇威克郡的法院職員提出控告,因為他們拒絕發出結婚申請書給兩對同性伴侶。

「坎薩斯州的ACLU了解婚姻自由是一個重要權利,現在已有超過二十五個州將婚姻平等納入法律。」該組織的董事會主席蘇珊‧艾斯提斯說「現在正是坎薩斯州納入婚姻平等的時刻!所有相愛並委身的情侶,都應該在沒有州際線及性傾向的限制下,得到婚姻所提供的保障的權利。」
康乃狄克州於2008年11月12日宣佈同性婚姻合法後,麥克‧米勒(左)與羅斯‧札屈斯(右)在西哈特福德鎮大廳的台階上完婚。

除了愛達荷州,最高法院在週一決定不複審關於下級法院推翻「表決許可」(voter-approved)的禁令後,還有二十六州允許同性婚姻: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康乃狄克、德拉瓦、夏威夷、伊利諾、印第安納、愛荷華、緬因、馬里蘭、麻塞諸塞、明尼蘇達、內華達、新罕布夏、紐澤西、新墨西哥、紐約、奧克拉荷馬、奧勒岡、賓夕法尼亞、羅德島、猶他、佛蒙特、維吉尼亞、華盛頓、威斯康辛,再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聯邦上訴法院在最近幾個月內發布強制命令後,有八個以上的州不久將使同性婚姻合法:阿拉斯加、亞利桑那、坎薩斯、北卡羅萊納、蒙大拿、南卡羅萊納、西維吉尼亞、懷俄明。
========================================
本文譯自Same-sex marriage can begin in Idaho, after justices deny a stay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拯救家人脫離伊波拉的女孩

照顧感冒的小孩既麻煩又耗費心力,那麼請想像22歲的法圖‧凱庫拉如何照顧罹患伊波拉的一家人。

她親自照顧父親、母親、姊姊、表弟,並獨自餵他們,清潔他們,給他們藥物。而且她在這事上獲得矚目的成功:患病的家人中有3人倖存,死亡率為25%,比伊波拉的平均死亡率70%更為優異。
凱庫拉的父親正努力為法圖尋找獎學金,讓她可以完成在護理學校的最後一年的學業。無疑地,他認為他的女兒將繼續拯救正更多人的生命。

法圖沒有感染伊波拉,這情況值得思考,因為有300多位醫護人員感染伊波拉,而且她甚至沒有正式的防護措施,也就是在伊波拉醫療單位所使用的白色隔離衣及護目鏡,反而自行發明一套防護裝備。目前法圖在護理學校就讀,僅剩一年就畢業。
法圖‧凱庫拉親自照顧感染伊波拉的四位家人,她讓其中三人存活,而且自己也沒有得病。

國際救援人員聽到她的「垃圾袋防護法」後,也把這個方法教給那些無法去醫院也沒有防護裝備的西非人。在過去的兩個禮拜內,法圖每天要進行好幾次自創的防護法:首先把垃圾袋套在短襪外,並固定在小腿上,接著穿上橡膠靴,在靴子外套垃圾袋;然後她又把頭髮套入2隻長襪,並在襪外包上一層垃圾袋,接著穿雨衣並戴4雙手套,最後再戴口罩。這方法耗時費力,但她嚴肅看待,也不偷工減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言人莎拉‧克勞說法圖真是令人吃驚。

「事實上這是一則關於社群如何為自己貢獻的故事。我們的方法是聆聽、與社群合作,並幫助他們運用所擁有的來達到最佳狀況。」莎拉說。當然,她強調病人最好待在擁有防護裝備的醫師及護士的醫院裡。但這對大部分的西非人是遙不可及的。
她的「垃圾袋防護法」已經傳授給無法得到正式防護裝備的西非人。

沒有人知道法圖經歷了什麼。

她的伊波拉夢魘始於7月27日。當時她的父親摩西血壓升高,法圖將父親帶到位於卡卡塔的醫院,卡卡塔是他們的家鄉。病床很快就空出來,因為前一位病人才剛過世,只是那時還無人知曉該病患是死於伊波拉。52歲的摩西開始發燒、嘔吐、腹瀉,不久,醫院關閉,因為許多護士感染伊波拉並死亡。

法圖經由崎嶇的道路,將父親載往約90分鐘車程的首都─蒙羅維亞,但當地的三間醫院都拒收,因為已額滿。於是她又將父親帶到卡卡塔的另一間醫院,該醫院表示摩西得了傷寒,而且他們無能為力。最後法圖只能帶父親回家,也是在那時,伊波拉傳染給其他成員:57歲的母親維多利亞、28歲的姊姊薇薇安、14歲的表弟阿弗雷德‧維尼。在接下來的兩個禮拜,法圖運作她的「一人伊波拉醫院」。因為家庭醫師無法前來看診,所以法圖透過電話向醫師請益。她給家人服用從當地診所得到的藥物,也對他們進行靜脈注射。
凱庫拉拯救了姐姐、母親、父親。

有時後,父母的血壓很低,她害怕因此失去他們。「我哭了好幾次。我說『神啊!祢難道要說我將失去所有的家人嗎?』」

在8月17日,法圖的父親、母親、姊姊於約翰‧甘迺迪醫學中心恢復良好,並逐漸康復。然而,阿弗雷德沒有恢復,並於隔日逝於醫院。

「我非常,非常驕傲!」她的父親說「她透過全能神拯救了我!」

現在,摩西正努力為法圖尋找獎學金,讓她能完成護理學校的最後一年的學業。無疑地,摩西認為她的女兒將窮其一生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我確信她將是賴比瑞亞的偉人。」
=================================
本文譯自:Woman saves three relatives from Ebola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大叔看羅志祥

什麼?我這個三十多歲的大叔,居然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買了專賣給偶像支持者的書。你問我買了什麼?我買了羅志祥的「夢想拼圖」。

若你有看「娛樂百分百」,會發現羅志祥有時會提起自己陷入低潮時的光景,而為了爭取演出機會,他接下當時惡名昭彰的「整人遊戲」。所以他說自己是「綜藝咖」,可以做些滑稽的動作,沒有偶像包袱。不過我對羅志祥感興趣的部分不是他的外表(他真的帥!),也不是他的舞藝(舞藝真的讚!),而是他如何從低潮爬起。

如果你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聽見很多掌聲,然後就在短短的幾年後,發現自己突然失去一切,還被封為『收視毒藥』的時候,你會不會想改行?」羅志祥在書中的前言寫著。

那個正等著我的,是現在唯一還要我的攝影棚,那是一個限制級的節目,裡面有很多猜拳猜輸了,就必須脫掉一件件衣服的女孩,而我將是新的主持人。

關於羅志祥成為巨星前的經歷,在YouTube上已有許多專訪,所以這本書主要著墨於他的理念,也就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是的,我有『青蛙肢』...我無法在坐著的時候,享受『翹腳』的感覺;我更不知道『半蹲』的滋味,我只要蹲下來,身體就會往後倒...於是,我改良我的舞蹈,我把我所有看見的精采舞步,都轉化成為我能做到的,而且,還要把它們做得更好。

讓我們先看清楚自己的弱項,我並不是要鼓勵你去克服它,因為那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很有可能,是你用盡了所有的力氣,耗費了大多數的時間,也只能做到跟一般人一樣而已...避開你的『弱項』,盡全力去發展你的『強項』。因為本來就很強的你,只要更努力,就一定會比別人更強。

這是羅志祥在書中分享的第一個理念─先看清楚你的弱項與強項。坦白說,當我讀到這段話的時候,頗有一語驚醒夢中人之感。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告訴你:所謂的好就是十項全能。國中有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地理...等科目,教育體系告訴你不能只有某些科目突出,必須是所有科目都突出,這才是優秀,才是有價值。這個似是而非的理念主宰整個教育體系,就連進入社會工作後,也會發現它的影響。活得愈久,愈體會到人不能勝天,人可以有許多才華,但也不可能樣樣精通,總有強項與弱項。你知道嗎?瓊瑤的國文極佳,但數學不行,所以無法通過大學聯考,無緣進入中文系加深造詣。

編練出來〈精舞門〉的椅子舞...卻在開演的前一天,因為我在彩排時背部嚴重拉傷,而陷入膠著...我絕對不要,我跟所有的舞者,大家一起練了那麼久,我絕對不要因為我個人身體的問題而放棄!...開演前,我請醫生在我的背上打入可以暫時止痛的類固醇...後來的那場「椅子舞」,真的很精彩對不對?因為我真的好用力,越痛就越用力,因為只有更用力,才能正面還擊那一波波如海嘯般來襲的巨痛。

接著羅志祥分享第五個理念─多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接下來說的話讓我相當感動。

你不會一直很順利,你一定會有挫折與失敗。是的,你不必一直很強,你只要永遠記得,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是啊!我不必也不可能是超人,我要不要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羅志祥的文筆很流暢,讀起來很輕鬆,而文中所表達的理念,更顯示出他是一個有深度又努力的藝人,我很佩服他!而且羅志祥跟我的年紀相仿,所以閱讀起來像是跟他面對面交談。當然書中有許多羅志祥在舞台上及私生活中的照片,例如與舞群及大目老師的合照,左腳痛到冰敷的照片...,這些照片在在顯示出偶像也只是一般人,有歡笑,有淚水。我們不必是羅志祥的支持者,也不必拿著螢光棒在他的演唱會尖叫,但他的精神是我們可以參考學習的。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聖經中關於禱告的教導

上帝愛我們,賜給我們禱告的權柄,正如耶穌所說: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7:7)難道我們可以向上帝祈求任何事?也就是無限上綱嗎?當我們閱讀聖經時就可發現,若要禱告蒙應允,需要滿足某些條件。就我所理解,這些條件不外乎「信心」及「合乎神的教訓」。

一、信心
        1. 要相信神的存在
            ●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                 求他的人。─來11:6

        2. 要相信神樂意幫助
            ●  來11:6
            ●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詩                    42:5
        3. 要耐心等候:神不聽心懷二意者的祈求。
            ●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                      平。─詩37:7
            ●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                       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雅1:7
            ● 路18:1-8(耶穌將上帝比喻成瀆職的法官,鼓勵信徒不要灰心)

二、合乎神的教訓
            ●  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一                     5:14
        1. 不犯罪:神不聽耽溺罪惡者的禱告。
            ●  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66:18
            ●  
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箴28:9

        2. 不妄求:指為了滿足個人享受的祈禱。
            ●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4:3
        3. 饒恕
            ●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                 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15
            ●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                 次可以嗎?」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                   21-22
        4. 謙卑
            ●  箴6:16-19(神所恨惡的七大罪中,其中就有「高傲的眼」)
            ●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
        5. 奉獻十一
            ●  瑪3:8-10(雖然神毋須我們的供養,但經文指出,若沒奉獻十一就是搶奪神的物                     品,必遭神的咒詛)
        6  尊重神:我們看重神,神就看重我們。
            ● 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
            ●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25:12

綜合以上所述,可見禱告與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不能說我熱愛禱告,但卻心高氣傲,也不能說我熱愛禱告,卻同時恨惡同事。不過,以上的每一個細項都不是容易的功課,必須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但感謝主!我們不是孤軍奮戰,因為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我們一起努力吧!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不歸路

雖然我立志走傳道之路,但還是有許多保留。

我認為上帝的部分教導無法以理性瞭解,所以拒絕接受,只保持觀望。我也認為上帝對於奉獻的應許過於誇大,因為我在以前的教會觀察許多十一奉獻的人,他們並沒有如聖經所說受到「無處可容」的祝福,所以我沒有奉獻十一。因此對於上帝的教導,我只接受我能理解的部分,至於無法理解或是在現實中窒礙難行的部分,則一律拒絕。說到底,上帝不是我的上帝,我才是自己的上帝,我要主宰自己的人生。

為自己的思想負責並沒有錯,但若對無法理解的部分過於糾結,遲遲不肯嘗試,則永遠無法經歷。我認為這世上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正確的方向,總是需要不斷嘗試、犯錯、修正,一直重複這三個步驟,才有可能達成目標。當然,並不是說努力就能實現夢想,夢想若要實現,除了努力之外,也要有環境配合,兩者缺一不可。但若經由不負己心的努力,卻由於環境的缺乏而功敗垂成,那也雖敗猶榮,死得心安理得。

對我而言,與其富裕卻人生茫然,不如貧窮卻充滿使命,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勝於生活的享受。生命意義的具體實踐方法就是欣賞自我、勇於嘗試、活出獨有的熱情。有些人的熱情是音樂,是全心投入的音樂狂,有些人是寫程式,是全心投入的電腦狂,而我是信仰,是全心投入的耶穌狂。我雖然是耶穌狂,卻能分辨信心與迷信、現實與妄想,我不會因為耶穌是醫治者,就不找醫師看病,這是迷信;也不會到處宣揚信耶穌就能事事平順,這是妄想。

在今天的主日,我聽了牧師關於「奉獻」的講道,感覺自己該下決心了。我應該留在岸上,繼續苦思游泳的危險性,還是先下水再說?我決定先下水。若我是魚,信仰就是水,魚在水中悠游自得,即使水中有鯊魚。

耶穌呼喚我踏過水面去找祂,但人怎能踏在水面?豈不是要淹死?我寧願冒著淹死的危險也要找祂,因為如果不去找祂,我也會死─空虛至死。我要踏上不歸路了!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圍城悲歌─Donetsk

被戰火撕裂的軀體─被槍彈擊中而沾滿血汙的男性屍體,只因他在樹下散步;仰臥在商店前的殘破女店主的屍體,而掃帚則倒在旁邊。

在親俄反抗軍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後,烏克蘭政府軍立即對頓涅茨克進行圍城,至今已三個月。

攝影記者強納生‧歐佩萊在五月時曾造訪這城市,而在兩週前又重返該城,為要找出它被戰火灼傷的面貌,以及隨著人民的逃亡而逐漸消逝的日常生活。

戰火波及兩位無辜的店主,他們就死在店前。
兩位居民經過一具遭火箭攻擊而死亡的屍體。

歐佩萊所捕捉的影像將顯示戰火造成的立即後果及其帶來的劇烈創傷─受害者的親屬、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們、死者。其他的照片則呈現當人們的家園被捲入內戰時,他們的暫時棲身之地─那些在蘇維埃時代及二戰時留下的地窖,及用數片木板釘在窗口的建築。

在8月19日,孩子們被帶入孤兒院的地窖,為了躲避發生在馬力尼夫卡的猛烈攻擊。
許多頓涅茨克居民尋找地下避難所,而其中有許多是在蘇維埃時代及二戰時留下的地窖。

這些照片中,有很多過於寫實而無法刊出,但卻毫無疑問地顯示出這場破壞性的衝突所造成的真實恐懼。

「假如你朝著這個城市的北方,往機場的方向走,會發現許多空無一人的區域。它們不被任何人控制,而且每天都遭受迫擊砲及戰車的砲擊。」歐佩萊對CNN說。

「你會發現仍然有些家庭留在那裡,特別是年長者。很多人並不是真的沒錢,而是不得不留在那裡。你也會發現留在那裏的人不想離開自己的家,因為這是他們的家人的老家,而且又有家產在裡面,他們必須守在旁邊。」

「你必定會發現很多相當頑固的長者,他們非常親俄,所以對他們而言,這場內戰也是他們的戰鬥。不過他們大部分還是希望戰事快結束。」

你會發現仍然有些家庭留在那裡,特別是年長者。

歐佩萊說,頓涅茨克的市中心沒受什麼損害,在戰火停歇時,就像其他現代化的都市一樣。不過卻缺水,都市機能大幅停擺,而且在大約一百萬的市民中,有一半已離開這座城市。

「人們真的被殺害了。如果你走在街上,就像買樂透一樣。你只是不知道。」
(註:作者的意思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在路上可能會遇見屍體,另一種是在路上可能會被戰火波及而死亡。)

其實在歐佩萊向CNN描述城市的狀況前,他曾經與之為伍的團隊─攝影師們及當地的司機兼翻譯,已經大部分命喪於馬力尼夫卡鎮。有四人死在附近。

「當我們看見有人就死在自己所站的地方,心情實在很難熬。這真的很殘酷!他們都是普通百姓,而且跟這場戰爭沒什麼牽連。」

一位女士發現她的親人已死時的反應
格瑞德火箭攻擊鄰近地區時,某些居民在避難所外探索。

歐佩萊說,他的司機也是眾多盡可能謀求生機的居民之一。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頓涅茨克的危機下,設法幫助孩子脫離。火車已經不從頓涅茨克發車,難民必須搭公車。其中很多人必須經過危險的戰區─盧甘斯克,前往俄羅斯,而有些人則經過內戰的前線,往南方的馬里烏波爾

在戰鬥激烈的地方,反抗軍不喜歡攝影。

「你可以選擇與他們為伍,但因為他們隨時都遭受攻擊而且你也無法拍照,所以就沒有理由與他們混在一起了。」歐佩萊說。

然而,最近他與同事幸運地得到罕見的反抗軍葬禮照片。

=============================================
● 本文譯自 Donetsk: Photos of a besieged city draining of life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差遣我!美籍醫療宣教士Kent Brantly

肯特‧布萊特利醫師回應了呼喚。

我們將透過布萊特利醫師的朋友及同事來瞭解這位獲得全國關注的男人─目前在接受治療,罹患伊波拉出血熱的醫療宣教士。

現年三十三歲的布萊特利已於週六從賴比瑞亞返回美國。他與另一位美籍宣教夥伴在賴比瑞亞照護伊波拉患者時,不幸感染致命的伊波拉病毒。

另一位感染伊波拉的美籍宣教士─南茜‧萊特波爾

他的朋友及前同事說,從年輕時,神就激勵布萊特利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他曾帶著宣教使命前往烏干達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坦尚尼亞海地旅行。

「在成為醫師前,他就想成為宣教士。」德州南方基督教會長老 ─ 肯特‧史密斯說道。
「最後,他選擇醫療宣教成為志業。」

去年,布萊特利偕同妻子及兩個孩子前往賴比瑞亞。他透過基督教團體「撒馬利亞人的資助」所主持的「後實習期計畫」,參與了為期二年的醫療服務。

最初,布萊特利只是在當地進行一般醫療,但當伊波拉疫情爆發後,他就接下該團體在首都蒙羅維亞的「伊波拉合併個案管理中心」的醫療主任。布萊特利就是在那裡被驗出病毒陽性反應。現在對於伊波拉病毒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及疫苗,而其致死率高達九成。

目前布萊特利正待在艾默里大學附設醫院的隔離區,該院就在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總部附近。

肯特‧布萊特利醫師及妻子琥珀,和兩個孩子

病人優先

布萊特利感染伊波拉的消息讓許多人想知道為何他要甘冒風險。這答案對某些人來說恐怕難以理解。布萊特利在求學時的醫學院教授在本週發行的「印地安納波里斯之星」的專欄提到原因。

「簡單地說,他會回答他受召喚照顧賴比瑞亞的病人。」理查‧剛德曼說道。

但對教會長老史密斯而言,卻一點都不稀奇。他於五年前在教會首次見到布萊特利

「當他第一次踏入我們的教會時,他和妻子就清楚表明...他們要委身於醫療宣教。」

布萊特利在2013年十月前往賴比瑞亞前,他已完成在沃斯堡約翰彼德史密斯醫院的住院醫師實習。

我可以提供什麼好主意?

「我們很驕傲在那裡出現一名英雄,在這種處境下,他試著盡他所能讓當地居民的生活更好。」在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擔任內科醫師,同時也是他的朋友─保羅‧派普說道。

布萊特利印地安納波里斯完成中學,在2003年於德州阿比林基督教大學畢業,並於2009年完成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學業。根據阿比林大學發行的線上校友雜誌,在大學期間,他透過職業宣教體驗計畫,利用暑假參與海外實習。

「在這裡與肯特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是憐憫、體貼、在所做的事上總是保持樂觀的人。」這項計畫的主持人─蓋瑞‧格林醫師對該雜誌說道。

肯特是這樣的人─他會權衡得失,然後跳脫這個利益方程式,最後他會思考:我可以提供什麼好主意?因為我可以使他人受益,所以這是值得冒的風險?」

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何布萊特利拒絕施打治療伊波拉的實驗血清─本週於賴比瑞亞製造出來的寶貴一劑,他要求將血清給同事。

「假如他沒這樣做,我才要感到驚訝。」史密斯說道。

懇切禱告

根據「印地安納波里斯之星」,布萊特利於本週從蒙羅維亞寄了電子郵件給約翰彼德史密斯醫院的同事,他說他很恐懼。

「我懇求上帝幫我從這疫病中存活。」在電子郵件中,他對大衛‧麥克雷醫師說。

雖然布萊特利的妻子與孩子和他同往賴比瑞亞,但當他發病時,他們已在美國。

「許多人問我身體狀況如何,」琥珀‧布萊特利於本週發表的聲明說道「孩子與我的身體都很健康。」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證實布萊特利的妻子及孩子皆未感染伊波拉。

布萊特利的妻子、父母、姊妹從CNN看到他的報導時,哭著搭救護車來探望他。他的妻子─琥珀在稍後發表談話,她說她對丈夫能回到美國感到安心。

「我跟他說話,而他也很高興能回到美國,」琥珀對CNN說「我很感恩神讓他安全歸來,又給他力量能走到醫院。」

布萊特利的家人說,琥珀隔著玻璃牆與布萊特利談了四十五分鐘。肯特‧布萊特利說「他的心情很好,也很感恩。」

========================================
● 本文譯自 Send me: U.S. doctor treated for Ebola drawn to mission work since youth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雅茲迪族(Yazidis)救援行動

阿茲薩的嘴唇微張,眼淚順著臉頰滑落。當她環視直升機內部時,眼神充滿迷惘。她看來氣力耗盡,情緒崩潰,在直升機上不斷哭泣,因為終於擺脫「伊斯蘭國」的追擊。

週一時,由伊拉克庫德族組成的聯合搜救隊,在辛賈爾山執行救援任務。他們空投物資給
雅茲迪人,並將部分人員救出,其中包含這位淚眼斑駁的雅茲迪少女─阿茲薩


十五歲的阿茲薩在獲救後不斷哭泣。一週前,她的父親在伊斯蘭國的攻擊下失聯,目前仍下落不明。

CNN採訪團隊參與了這次救援。
搜救隊空投尿布、牛奶、水、食物給數以千計被「伊斯蘭國」驅逐的雅茲迪人。在直升機上目睹這場行動的CNN記者─伊凡‧華特森,形容這場行動為「英雄式」的救援。

在登陸前,搜救隊從50英呎的空中投擲食物包及食物箱。

「我們只能短暫停留並慎選時機,那是充滿爆炸的煙塵及混亂之地。絕望的難民衝向直升機,並將孩子扔向機內,他們儘可能設法將更多的難民塞入直升機。」華特森說。

不久,一些受困的家庭─包含嬰孩及老人,被背入機內。一個男子握著水壺讓女子喝水,而她就靠在男子的肩膀上。其餘的人無法登機,他們只能目送直升機離開。

「行動既混亂又瘋狂。但我們救出了大約二十多人!」



伊拉克空軍直昇機上的雅茲迪人。他們是受困於辛賈爾山的難民中,幸運的逃脫者。

雅茲迪族在伊拉克中屬於少數民族中的少數,也是庫德族的後裔。他們信仰「前伊斯蘭教派」,這是吸收基督教、猶太教、祆教元素的宗教。
雅茲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社群之一,但長期遭受迫害,因為許多穆斯林視他們為「惡魔崇拜者」。

約一週前,伊斯蘭國猛攻辛賈爾山的城鎮,
雅茲迪人只好逃到周圍的山區避難。他們處在炎熱的高溫下,缺乏食物、飲水、醫療,對於獲救難以抱持希望。某位庫德族高層官員警告,週一的攻擊行動可能升級為種族屠殺。

庫德斯坦民主黨政治局秘書─法茲爾‧米拉尼對CNN記者描述雅茲迪族的情況,並再次呼籲「人道干預」。他估計仍有七萬人困在辛賈爾山,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一百人死於脫水與酷熱。不過CNN無法證實這些估計。

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的報告,美軍在週一針對伊斯蘭國的四個哨站,及辛賈爾山附近的車輛進行空襲。

「我們的飛機持續在辛賈爾山周圍,向那些威脅雅茲迪族的恐怖份子發動空襲。」歐巴馬說「我們正與國際夥伴努力找出讓他們安全的選項。」

讓我們再回到直升機上。那些被救出的雅茲迪人所散發的解脫氛圍十分強烈,起飛時,他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年少與年長的、女人與男人、平民與士兵,全因此時的強烈氛圍而哭泣。地面上的槍手必須持續開火,以逼退追擊的伊斯蘭國士兵。

「他們在槍林中逃跑,在彈雨中逃脫」華特森描述。
「在直升機上,每個人的眼眶都是濕潤的。」
=================================================
● 本文譯自:'Heroic' mission rescues desperate Yazidis from ISIS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澳洲籍宣教士 Graham Staines



Graham Stuart Staines是澳洲籍醫療宣教士,長期在印度的痲瘋病患中工作。在1999年1月22日,他與兩個兒子Philip(10歲)及Timothy (6歲) 被一群暴民燒死在自家休旅車內,事件發生於印度的奧里薩邦轄內的肯杜賈縣莫諾哈爾普爾鎮。在2003年,印度教激進組織Bajrang Dal所屬成員Dara Singh被控主導這起謀殺事件,他被判處終身監禁。

Graham醫師自1965年起就在奧里薩邦內的部落中工作,他主要關注窮人與痲瘋病患。某些印度教團體宣稱他強迫或煽動印度教徒改信基督教,不過Graham的遺孀Gladys否認這些說法。在丈夫過世後,她仍然住在印度照顧痲瘋病患,直到2004年返回澳洲。在2005年,印度政府為表彰Gladys 在痲瘋病患中的貢獻,特地頒給她第四級國民勳章Padma Shree。


早年生活與工作
Graham的家鄉位於澳洲昆士蘭州Palmwoods鎮,他在1941年出生。Graham於1965年首次參訪印度,並加入「馬尤布漢傑福音宣教協會」,該協會致力於印度偏遠部落的宣教已有很長的歷史。在1982年,他讓「馬尤布漢傑痲瘋病患之家」成為立案社團,並於1983年承接在巴里帕達的管理工作。


私生活
在1981年,當他於痲瘋病患中工作時,遇見未來的妻子Gladys,他們於1983年結婚,從此一起同工,他們育有一個女兒(Esther)及二個兒子(Philip 及Timothy)。Graham醫師主要著重於痲瘋病患的醫療,但他也協助將部分聖經翻譯成印度方言(Ho language),其中包含整部新約手稿的校對。據說他能說流利的奧里薩邦當地方言(Oriya),並深受痲瘋病患愛戴,因為Graham不只醫好他們的疾病,也提供生活的援助。他也教導當地人用繩索編製草蓆,用青草(Saboigrass)與樹葉編製籃子。


死亡與迴響
在1999年1月22日的晚上,他準備參加莫諾哈爾普爾鎮的叢林營會,這是一年一度的基督徒聚會,主要針對該地區的宗教與社會情況進行研討。莫諾哈爾普爾鎮位於印度的奧里薩邦轄內的肯杜賈縣,該鎮是由部落組成,而營會就辦在城鎮邊緣的小村落。那時,Graham醫師正帶著兩個從烏塔卡蒙德的學校返家度假的兒子前往莫諾哈爾普爾鎮。到達城鎮時,天色已晚,他們決定在車上過夜。此時,他的妻子與女兒仍待在巴里帕達 


根據新聞報導,當時約有五十人手持斧頭及武器攻擊他們的休旅車並點火,Graham醫師及兩個兒子被當場燒死。據說,當地村民試圖拯救他們,但失敗了,而且很明顯地他們也試圖逃脫,但卻被這些暴民阻止。

這起謀殺案廣泛受到宗教界、政治界、新聞界的譴責。人權觀察組織指控印度政府怠於保護基督徒免於暴力,並利用宗派間的緊張關係取得政治利益。該組織又說自從印度教民族主義團體BJP掌權後,基督徒的被害事件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於是印度總理,同時也是BJP的領袖─ Atal Behari Vajpayee開始譴責這起謀殺案,並要求快速逮捕兇手。在已曝光的報告中描述,教會領袖宣稱這起攻擊是由激進派印度教組織所策畫,而該組織反控宣教士強迫窮人、部落成員、低階印度教徒改信基督教。而主謀Dara Singh則被視為英雄,並受到某些村民的保護。謀殺的參與者之一 ─ Mahendra Hembram接受印度斯坦時報的專訪時說:


「這些兇手是被宣教士所帶來的腐敗部落文化所激怒。他們居然給村民吃牛肉,又給婦女胸罩及衛生棉。」


不過Gladys在調查委員會的口供中說道:

「神與我同在,並帶領我及幫助我試著完成Graham的工作,但我有時還是會懷疑為何Graham會被殺?為何會被用那麼殘忍的方式謀殺?在那1999年1月22日的夜晚。使那些該為我的丈夫及兒子的死亡負責的人受罰,並不是我關注的事。但我的期待與盼望是他們能悔改,並轉變。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ham_Staines
●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264326.stm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信仰反思_平安何處尋

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1:8-9

上禮拜六的小組聚會內容是「牧師分享」,宣牧師為了解釋分享的內容,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弟兄因為沒有錢,所以不敢交女友。雖然牧師的本意是弟兄覺得沒有錢,是因為對生活不滿足,所以必須思考聖經的教導: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也就是說牧師認為弟兄自覺沒錢不見得是真的沒錢。但這問題卻激發我思考平安的意義。

「沒錢」的確是我不敢交女友的原因之一。但若從另一角度來看,我把平安建立在「金錢」與「環境」上。充裕的金錢及穩定的環境的確是幸福的要素,我想無人能在動盪的環境建立家庭及發展事業。可是就這世界的發展來看,建立在「金錢」與「環境」的平安是風中殘燭。再怎樣龐大的產業,都有可能因為一場災難而消失,例如日本的311大地震;再怎樣親密的家人,都有可能因為一場意外而分離,例如鄭捷的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所以若我失去財產與親人,是否就全然絕望,精神崩潰?毫無疑問,確是如此。

可喜的是基督信仰提供另一種平安之道─建立在神身上的平安。基督裡的平安並非全無傷痛,別忘了保羅乃是殉道而亡,而是心志的剛強。「密室」的作者彭柯麗經歷慘無人道的集中營,期間父親及大姊相繼死於當中,但她靠著信仰度過黑暗的囚禁生活;甫出生就缺少四肢的力克胡哲,所面臨的是希望渺茫的人生,但他卻靠著信仰綻放樂觀的笑容,並激勵許多人。環境可以傷害他們、可以殺死他們,卻無法擊敗他們。也許我們會質疑為何神不直接解救他們?這的確是個好方法,就像上帝在火窯中保護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但我們也可以說,若在惡劣的環境還能保持樂觀,是否更能顯出信仰的能力呢?

不過基督信仰的平安之道並非容易達到,但確實有見證人見證這平安。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願我們都能經歷這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