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解經式講道─警醒禱告,生活得力


    今年八月在台北發生一件男子強拉女童的案件,讓許多家長感到恐懼。八月八日晚上,女童的媽媽從安親班接女兒回家,女兒背著書包,媽媽牽著女兒的手,路上人來人往,原本這是既幸福又平常的一天。突然有一個站在路旁的男子,伸手抓住女童,企圖把她拉走,男子的拉扯力道很大,女童硬生生地被拉到半空中。媽媽嚇得放聲大叫,緊緊抓住女兒的手不放。幸好當時有許多見義勇為的路人斥退男子並報警,最後警方也逮捕了男子。

    這事件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因為讓人想到2016年發生在內湖,震驚全國的小燈泡事件。台灣的治安雖然良好,但家長仍需要時時注意孩子的安危。因為這位媽媽隨時注意孩子,所以避免了孩子受傷的悲劇。其實這案件與基督徒的生活很像,我們也有許多突如其來的挑戰與衝擊,若平時沒有存警醒的心做好準備,生活的衝擊就會像這位恐怖的男子,突然將我們拉走,這樣我們就無法活出討主喜悅的生活。因此,基督徒應該保持警戒,平時做好準備,當衝擊來臨時才站立得住,這個準備就是禱告。我們今天要從耶穌的榜樣來學習如何警醒,如何面對生活的衝擊。我將以三點來跟大家分享:第一,嚴峻情勢的逼近;第二,耶穌的警醒與門徒的鬆懈;第三,耶穌的勇敢與門徒的潰敗

一、嚴峻情勢的逼近
    我們今天恭讀的經文在馬太福音26:36-46。在新約中福音書有四本,雖然都是記載耶穌的言行與教導,但目的都不同。馬太福音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耶穌就是神所應許的彌賽亞,就是君王。因此馬太福音的內容可大致分為:君王的來臨、君王的國度降臨、君王被棄絕、君王遭殺害、君王的復活與升天。今天的主題經文就是關於這位天國君王在被殺害前夕,所面對的掙扎。當時耶穌知道他面對十架苦路的時刻到了,但他的內心卻有激烈的衝突。耶穌一方面希望順服天父的心意,但另一方面又對十架苦路感到恐懼。他不但需要從天父而來的力量,也需要朋友的陪伴與安慰,於是他帶著最親近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陪著他進入客西馬尼園禱告。客西馬尼園是一座種植橄欖的果園,位於橄欖山上。

二、耶穌的警醒與門徒的鬆懈
    我們一起來看3738節,由我來讀:

    37於是帶著彼得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38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這部分告訴我們,耶穌知道自己沒有力量面對十架的苦痛,也知道當他被逮捕時,會對門徒造成劇烈的衝擊。面對眼前的巨大挑戰,耶穌認為只能藉著禱告祈求天父賜下力量,因此他不但自己禱告,也告誡門徒必須迫切禱告,才能在衝擊到來時站穩。各位弟兄姊妹,我們都希望活出討主喜悅的生活,期待在思想、言語、行為上彰顯耶穌的生命。但生活中卻有許多挑戰來考驗我們的信仰,例如公司的同事都同流合汙時,我們能在同儕的壓力下堅持正直嗎?例如在經濟不景氣時被裁員了,我們還能相信神供應一切所需嗎?例如所愛的人臥病在床,我們屢次祈禱卻還是沒有改善,這樣還能相信神是慈愛的嗎?其實神是信實的,無論我們的困難有多大,祂的承諾與慈愛也不會改變。但人實在是軟弱,若沒有神的幫助,我們無法在壓力下倚靠神。那麼該怎麼辦呢?我們如何才能在壓力下堅持?耶穌的榜樣告訴我們,唯有禱告。

    我們繼續看3944節,由我來讀:

    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40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41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42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43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困倦。44耶穌又離開他們去了。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這部分表現出耶穌的禱告充滿對神的順服,也表現出門徒低估了情勢,沒有警醒禱告,反而沉沉睡去。首先,我們來研究耶穌的禱告。耶穌的禱告有三次。第一次的禱告中,耶穌充分表達出他人性的一面,雖然他希望順服天父的心意,但十架苦杯真的太痛苦了,於是耶穌向天父尋求不必喝苦杯也能完成天父心意的可能性,但他同時也表達即使天父不應允,他也願意順服。不過顯然天父拒絕了,耶穌並沒有努力改變天父的決定,而是接受並順服。所以在第二次的禱告中,耶穌表達願意喝下十架苦杯,完成天父的心意。最後在第三次的禱告中,耶穌再次表達順服。從這三次的禱告中,我們發現耶穌的禱告是順服天父的禱告,這也告訴我們禱告的目的是轉向主。反觀我們的禱告,往往是控制主,強迫神實現個人的慾望。例如當我們向神求平安時,是否只希望神立即挪去痛苦而不願學習讚美與感恩?例如當我們向神求事業順利時,是否只希望神賜下金錢而不願意學習倚靠祂?例如當我們求神指引方向時,是否只希望神立即賜下解決方案而不願學習順服?詩篇豈不是說: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許多時候,我們只喜歡神的禮物,卻不喜歡神改變我們。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的禱告不但合乎祂的心意,也有力量去順服。

    接著我們來探討門徒的疏忽。當耶穌和他的門徒到客西馬尼園時,已經很晚了,門徒們經過一整天的活動已經相當疲倦,因此他們想要睡覺是情有可原的。但他們卻沒有察覺到當時的情勢已經很危急,也沒有把耶穌的警告放在心上,反而睡著了,因此失去了向神支取力量的機會。當時耶穌警告門徒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這裡說出了人的軟弱。其實人是願意行善的,卻沒有能力行善。若要改變這狀況,希望在試煉中堅守主的道,唯有禱告。耶穌的警醒與門徒的鬆懈,會帶來什麼結果呢?我們將在26章的後半部揭曉。

三、耶穌的勇敢與門徒的潰敗
    我們繼續看4546節,由我來讀:

    45於是來到門徒那裏,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46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這部分顯示迫害已經到來,耶穌已從天父支取力量,做好準備,而門徒仍處於昏睡狀態,毫無防備。我們先探討耶穌的反應。耶穌在天父面前流淚禱告,經歷了內心激烈的角力後,他得到了面對迫害的力量,勇敢地承受十架苦杯,完成天父的心意。我們不禁思考,一般人在危急的時刻往往內心慌亂,耶穌為何能在這種狀況堅定倚靠主呢?福音書告訴我們,關鍵在於耶穌的禱告生活。耶穌十分重視禱告:他在天未亮時到曠野去禱告(1:35)、他會到隱密的山上徹夜禱告(6:12)、他在繁忙的服侍後獨自到山上禱告(14:23)、他在面對廣大的需要前先退到曠野禱告(5:15-16)、他在面對十架苦路前先到隱密的果園禱告(26:36-46)。因此耶穌有晨禱、晚禱、服侍前後的禱告和面對危難的禱告。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禱告的次數與長短,但顯然耶穌十分重視禱告。禱告就是耶穌面對生活與服侍的秘訣!我們若要在各種生活的挑戰中堅持主的道,就必須禱告!如果連神的兒子耶穌都要禱告,更何況我們呢?

    接著,我們來探討門徒的反應。門徒忽視了耶穌的警告,不願在主前警醒禱告。大家還記得門徒曾對耶穌說:「就算我們必須與你同死,也絕不會不認你」嗎?(26:35)當祭司帶著官兵來捉拿耶穌時,除了彼得,其他的門徒全都逃走了,拋棄了效忠跟隨的師傅。彼得非常勇敢,獨自一人保護耶穌,甚至抽出刀子準備跟對方拼命。當耶穌被帶往公會的途中,他也一路偷偷地跟著他們。沒有人可以懷疑彼得對耶穌的忠心!不過,當彼得的身分被其他人認出時,他開始害怕起來,他為了自保,居然一連三次否認認識耶穌。路加福音描寫地相當傳神,當彼得第三次否認耶穌時,耶穌正轉過頭來看著他。彼得想起自己的誓言,不禁羞愧地大聲痛哭。耶穌的門徒在這一場衝擊中全都失敗了,若他們聽從耶穌的警告,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四、結論
    我們從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中,學習到禱告的目的和重要性。禱告是轉向主而不是改變主。若要在挑戰中堅守主道,唯有禱告。這對基督徒有什麼意義呢?神將傳揚福音的工作託付給我們,因此我們的生活必須有見證,我們的服侍必須為主得人。若我們不禱告,生活與服侍勢必軟弱無力。《跪著的基督徒》的作者對這種現象提出警告:「我們可能從早到晚為基督工作、花極多的時間研讀聖經、極殷勤和忠心的傳道,並做個看顧人的工作,但這些都不可能有真實的果效,除非我們有許多的禱告…少有與神同在的禱告,在服侍神上就少有果效;多有暗中的禱告,就多有公開見證的能力。」(P.18)禱告實在是生活與服侍得力的關鍵!

    約翰‧海德是十九世紀的美國籍宣教士,他在印度的旁遮普宣教。他被稱為「那位從不睡覺的人」、「禱告的使徒」和「禱告的海德」,顧名思義,這是因為海德非常委身於禱告。他曾經連續36個小時跪著禱告,或連續30天晝夜不停地禱告。因為海德忠心地以禱告尋求神,導致許多人加入代禱的行列,最後促成了印度的大復興,許多印度人歸向基督。1904年,海德和他的夥伴希望在巴基斯坦的西亞寇特舉辦營會。在大會開始前,他和夥伴為了聖靈能自由運行,整整禱告了三十晝夜。此外,在大會期間,海德設置了兩間禱告室,一間給弟兄,一間給姊妹。從大會開始到結束,房間從來沒有空過,海德總是待的最久的人。最後,聖靈降下恩膏在參與者身上,海德也帶領許多人歸向耶穌。海德的故事告訴我們,禱告是服侍的關鍵。

    海德也建立了「旁遮普禱告聯合會」,會員就必須簽署一份聲明。最後,我想以這份聲明作為結束:第一,你願為了自己的生命、你同工的生命及教會的生命能更加活潑而禱告嗎?第二,你渴望自己的生命及事工中能有更多聖靈的能力,而且確信缺了這力量你絕對無法繼續下去嗎?第三,你願為自己祈求,不以基督為恥嗎?第四,你相信禱告是得著這種屬靈覺醒的絕佳方法嗎?第五,你願意每天下午撥半小時─愈近中午愈好,特別為這屬靈覺醒禱告嗎?你願意恆久禱告,直到看見屬靈覺醒臨到嗎?

    讓我們警醒禱告,生活靠主得力。我們一起來禱告…(結束禱告)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經文式講章─這裡有愛

    各位朋友平安!我先自我介紹,我叫毓翔,目前是教會的實習傳道。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愛的故事。有一位叫凱蒂的美國女孩,她是集所有鎂光燈焦點的高中生,她有亮麗的外表、有酷炫的跑車、有帥氣的男友,更是舞會的人氣女王。凱蒂的父母很愛她,願意支付她一切念大學的開銷。她的前途充滿希望。凱蒂認為,她的美好人生就是找個好工作,與男友結婚,建立幸福的家庭。

    但這一切計畫在她18歲時發生重大轉折。那年,她去了烏干達,從此愛上這個充滿戰亂、疾病和貧窮的悲傷國家。她放下大學學業、跑車,甚至是男友,離開舒適的美國,在烏干達服侍貧病交迫的兒童和婦女。凱蒂現在是「亞瑪齊瑪傳道會」的創辦人,這個機構致力於幫助烏干達兒童和婦女。

    或許你會好奇,為何一位前途光明的少女,願意在落後的烏干達耗費青春?到底是什麼力量驅使她這麼做?我們稍後再將凱蒂的故事說完。

    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挑戰與重擔,只要活著,困難就沒有止息的一天。幼兒總是要跌倒好幾次,才能學會走路;學生生活雖然單純,但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要學好一門學問需要下很大的苦功;成人的世界更加複雜,因為要面對生存的壓力。有時為了生存,甚至得犧牲自己的健康與信念。聖經中的詩篇明確地道出人的勞苦: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9010)

    因此,我們從小到大,總是得面對種種挑戰,直到進入墳墓。有時,我們難免會想,究竟誰能分擔我們的重擔?

    各位朋友,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好消息,這世界有一位愛我們的神。祂非常關心我們,瞭解我們所背負的重擔。我想邀請你今天就跟這位神建立關係,讓祂帶領你走正路,並靠著祂享有真正的平安。

    我們一起來讀約翰福音三章1617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以下我將用三部分來分享神的救贖,首先是「神愛我們」;接著是「人得罪神」;最後是「神賜下耶穌拯救我們」。

    首先,我要分享「神愛我們」。若要認識神,我們必須透過聖經。聖經是神所啟示的書,裡面記載著祂想對我們說的話。聖經告訴我們,神愛我們,對我們非常感興趣,因此祂積極參與人類的歷史。聖經記載許多神與人之間的互動,人的反應始終牽動神的情緒,例如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時,神掛念他們(225);大衛犯下殺夫奪妻的惡行時,神是憤怒的。(撒下1127)若神不在意我們,為何與我們互動?若祂不在意我們,為何賜下聖經引導我們?

    我們不但可從聖經認識神的愛,也可以從祂的僕人體會祂的愛。早期的台灣經歷二戰和政權的轉換,資源與建設都相當缺乏,許多宣教士因為神的愛,在這塊貧瘠的土地奉獻生命,蘭大衛醫師就是典型的例子。蘭大衛是蘇格蘭籍的宣教士,他自醫學院畢業後前往台灣,展開四十年的醫療傳道生涯,他創辦了彰化基督教醫院。蘭醫師最著名的事蹟是「切膚之愛」,當時有位少年皮膚潰瘍,急需植皮,於是蘭夫人捐出四塊自己的腿皮,並由蘭醫師負責植皮手術。這位少年後來成了牧師。蘭醫師的兒子─蘭大弼繼承了他的心志,也成為醫療宣教士,並接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蘭大弼醫師過世之前,有人問他最想寫信給誰,他在紙上寫下「台灣」,並留下遺言:要照顧窮人。蘭大衛和蘭大弼受到神的感召,在台灣奉獻生命,我們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神的愛。

    因此,我們從聖經和祂的僕人身上看見,神確實是愛我們的。神是慈愛的,但祂也是公義的,因此祂不可能允許罪惡。不幸的是,人有罪惡,這使我們處在神的憤怒之下。

    接著,我要分享「人得罪神」。如同剛剛所說的,人的罪惡使得神與人之間有巨大的阻隔。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聖經對罪的定義與我們不同。我們認為罪就是違背法律或道德,但聖經認為罪是違背神的旨意。例如神的旨意是「愛人如己」,但我們是否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占別人便宜?甚至傷害別人?例如神的旨意是「不可姦淫」,但我們是否放任自己的思想出軌?在神面前,我們都是罪人,因為我們的思想與言行都違背祂的旨意。因為罪,我們與神隔絕。當我們與祂隔絕,就無法自由親近祂,人失去神的引導,就無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內心也無法滿足。「與神隔絕」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神是公義的,因此祂不能容忍罪;但祂也是慈愛的,於是神開始想辦法拯救人類脫離罪,使神與人之間不再隔絕。

    最後,我要分享「神賜下耶穌拯救我們」。神如何解決罪的問題?答案就是耶穌。耶穌是神的獨生子。他就像代罪羔羊,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只要我們相信耶穌,他承擔我們的罪死在十架上,我們就能與神恢復關係。一旦恢復關係,我們不但能享有永恆的生命,也能藉由禱告享受祂的慈愛和引導。因此人生不再迷惘,面對挑戰時,內心不再無助,因為你知道神與我們同在。因此耶穌是為了拯救我們而誕生,你願意接受這愛的禮物嗎?

    各位還記得凱蒂的故事嗎?凱蒂在18歲,高中畢業的那年,前往烏干達從事志工服務。她忘不了當地兒童飽受貧窮與疾病的折磨,於是一年後,重返烏干達。她在20歲成立「亞瑪齊瑪傳道會」,提供烏干達兒童在食物、醫療和教育的幫助;也提供烏干達婦女職業訓練,提升她們的自信和收入。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她23歲時,總共領養了13個烏干達女童,每個孩童都有一段悲傷的過去。

    到底是什麼驅使這位年輕的女孩放棄舒適的生活,前往落後的烏干達照顧兒童和婦女?凱蒂在她的書《凱蒂之愛》提到,這原本不是她期待的生活,但耶穌的愛感動她:

另一方面我又深愛著耶穌,而且因著我對耶穌的愛,使我對於我自己規劃的人生方向以及別人對我的期待,漸漸有了不同的想法…耶穌毀了我的生活,打破我的人生,然後把一片片碎片拼湊成為一個更美好的生命。

「在烏干達,我未來沒有退休金,有時候連電力都沒有,但我擁有一切我覺得重要的事物:喜樂、平和。這份喜樂與平和來自比人間更美好的地方,超越了人類的想像。此刻的我擁有最快樂、最富足的生活。」

    原來耶穌的愛感動凱蒂,使她能全心去愛烏干達兒童。

    凱蒂所做的,正是耶穌所做的。耶穌原本是神的獨生子,坐在至高的寶座上,卻因為愛我們的緣故,降生為人。最後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能與神恢復關係。當我們與神恢復關係,就能知道祂的引導,也能倚靠祂面對人生一切風暴。

    各位朋友,耶穌是神賜給人最棒的禮物。你願意接受這份禮物嗎?讓我們最後再將這段經文讀一次: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