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我是誰?

我喜歡閱讀喬伊絲‧邁爾的書!因為她將信仰表達得很具體,也符合聖經與理性。我最近在閱讀她所寫的「與神更親密」,其中談到恩賜(神所賜的才能),她說:「真正的『最好』,其實是站在神要我們站立的位置上。有些人應該當『老二』,但他卻沒有去做第一名的『老二』。」這句話讓我有所省思。

喬伊絲談到自我定位的問題。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呢?這往往受到環境的影響。首先是社會的價值觀,台灣的價值觀顯然是學識至上及名利至上,前者導致重學識輕技術,後者導致選擇(教育、工作、政治)以名利為導向。但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學識不是唯一的價值,偏狹的價值無法讓人適得其所,你能叫李遠哲去唱李佳薇的歌嗎?此外,人生也不是只有金錢,感情與生命的意義也很重要。惠妮休斯頓的歌喉讓她名利雙收,但惠妮的結局讓人懷疑她是否真的快樂。其次就是學校教育,我發現台灣教育並不是幫助學生發掘天賦,而是強迫學生符合以名利為導向的價值觀,於是學校總是強調有多少人考上明星學校,多少人考上明星科系。因此教育淪為賺錢的工具,而那些不適合社會價值觀的人則被遺棄了。我想特別提出一點,就是求學時往往被灌輸這個觀念:努力就能成功。這理念乍看之下似乎正確,實際上卻只適用於單純的環境,例如學校。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努力不見得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無法成功。努力的確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還得看天賦及時機。黃國昌是一流的法律專家,但他能像陽岱岡進軍日本職棒嗎?而在男尊女卑的時代,不知有多少像李清照一樣的才女被埋沒。

自我定位除了受到環境影響,也與態度有關。我們都喜歡比較!當我勝過別人時,就自覺優秀,反之,就自覺差勁。不過當我觀察人生時,發現才能的優劣與天賦個人背景有關。人人都有天賦,而且不盡相同,即使相同也有高下之分,所以就天賦而言,人生而不平等。而才能的發展也與人的個性、成長步調(時間與方法)、環境(鼓勵或妨礙)有關。所以單從外在表現判斷優劣實在不明智!有時我的表現較出色多少有運氣的成分,因為我有較佳的天賦或較友善的環境,而這些都不是我靠努力得來的。因此,我認為健康的自我定位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與人比較,而是建立在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個性、喜好、天賦、強弱,再找出符合這四者的目標,這目標就是個人的定位。接著就是強化強項,避開弱項。強化弱項只是從貧弱變平庸而已,不如強化強項,從很強變超強。穿合腳的鞋子才會快樂,也才能跑得好,削足適履只會帶來身心痛苦。

以上所述都是探討才能,但我認為品格比才能重要,因為有好的品格才能正確使用才能。對基督徒來說,愛、智慧、信心比才能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最後,我想引用喬伊絲‧邁爾的話做結束:


你有知識,但若沒有智慧,就不知如何使用知識。你有屬靈分辨力,但若沒有智,就不知如何處理神給你的這種恩賜。有人常常說方言造就自己,卻因沒有考慮到說方言如何影響到週遭的人,使得說方言的恩賜沒有在裡運行。也有人慣於行異能,卻沒有足夠的信心來忍耐並經歷艱難。─《與神更親密:屬靈恩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