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青小組聚會時,總是會聊到對工作的迷惘與無奈,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昨天我們一夥人決定到河堤散步,走著聊著,我也逐漸想起自己尋求方向的過程。
從小學開始,我就對天文相當著迷,那些點綴在夜幕上的點點星光,總是吸引我的目光。所以我當初的志向是成為天文學家,無奈的是我的數理表現相當平庸,因此無緣踏入這個領域。考上大學後,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於是決定以當前最熱門的資訊業為目標,選擇數學系,因為我知道數學系裡有資訊課程。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沒有數學方面的才能,也對抽象思考沒有興趣,不過為了文憑,只好忍痛念完。大學畢業前,我還是不清楚該做什麼,所以選擇繼續攻讀本校的數研所,心想有個碩士文憑也好。研究所的課程當然更高階,思考也更抽象,更不知所以然!坦白說,我不知道高等微積分及高等代數的內容是什麼,總之就是無止盡的定理與證明。
退伍後,我前往資策會進修半年,接著進入資訊業工作。但我發現自己的實力不足,於是黯然辭職,從此退出資訊業。接著就是持續幾年的臨時工作,生活的動盪讓我痛苦不堪,也讓我思考活著的意義。我發現我從來沒有好好認識自己,反而一味追求社會的價值觀,就是高學歷及高報酬,原來我在強迫自己套進社會的標準裡。遺憾的是我無法達到標準,因而自我形象低落。我也發現社會的價值觀極其狹隘,所謂的好科系就是法律、醫學、電機,好工作就是電子或外商公司,好人生就是名利雙收。金錢很重要,但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嗎?
我無法認同名利至上的價值觀,也不想過著追逐金錢的生活。追逐金錢讓我備感空虛,生活毫無動力,宛如行屍走肉,而我對公司的厭惡更加深心靈的黑洞。難道這輩子我都得做金錢的奴隸?都得承受空虛的折磨?我渴望生活更有意義。但是該怎麼做呢?我發現當我做喜歡的事時,不只內心滿足,生活也充滿熱情。所謂「喜歡的事」是指那些讓我一做再做也不厭倦,而且也讓心靈滿足的事。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我去閱讀相關書籍,尤其是「讓天賦自由」及「我的夢想干你屁事」這兩本書讓我撥雲見日!原來並不是只有我有這種困擾,書中的人們也因為做喜歡的事而找到生活的熱情與意義。因此這成為我報考神學院的契機。
對我來說,大學及研究所的時光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我花時間在不擅長的事情上,結果自然相當平庸,不值一提;而那些追逐社會價值觀的日子,更讓我痛苦不已,因為我強迫自己去做不適合的事,如同削足適履。我發現若要快樂,就要認識自己,將自己放在適合的位子上,並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一體適用的標準並不存在。現在,我會這樣建議尋求方向的年輕人:先認識自己,找出自己喜愛及擅長的事,再取兩者的交集,這應該就是努力的方向了。
過去錯誤所造成的傷痕,至今仍隱隱作痛,所幸生命卻因此成長,這是唯一的安慰。